Dr. 葉惠如的部落格: 面對轉身之後的愛

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

面對轉身之後的愛

 本文刊載於中華基督教 路加傳道會 
  • 2019.03.07   主題:大醫院小故事
  •  
  • 作者:葉惠如醫師
  • 我曾在內科實習時,看到內科的住院醫師學姊,接手一位不是很好照顧的病人。我記得那個病人的狀況:過度肥胖、行動不便、許多內科的共病症、全身水腫、好幾天沒洗澡而發出刺鼻的惡臭。這位內科學姊雖然很忙碌,卻仍特別聯絡志工來幫病人洗個好澡,加上用心的照顧和治療,使得病人煥然一新、香噴噴的坐著輪椅出院。對照病人入出院的前後差異之大,我打從心裡的佩服起學姊!「給病人洗個好澡」從沒有寫在教科書上的診斷、治療或出院計畫裡,但,學姊願意在忙碌的醫院生活之中,用心為病人服務,讓病人和身旁的人感受,病人有很大進步。很令人感動!

    我想起第一次的住院醫師值班是值安寧病房,漫漫長夜的電話聲響起,「葉大夫,OOO床的病人,沒有生命徵象了!」我快速的起身,前往病房探視。即使擔任實習醫生時,我曾在白天看過病人死亡,幫死去的病人拔除鼻胃管等身上的管路。病人的女兒原本淚如雨下,但她們看到我之後,收起淚痕、默默的退到一旁,看著我移除病人的管路,我不知道怎麼安慰她們比較好,但可以感受到她們的難過及隱忍著試圖不哭。

    但這一次,我要先確認病人的呼吸、脈博、瞳孔反射無誤後再宣布死亡,這是我第一次宣布病人死亡。我觀看病人的胸部是否有起伏、拿起聽診器聽病人是否仍有心跳、拿起筆燈翻開病人的眼睛看是否有光反射,看著病人不再有表情的面容,冰冷的身體,我確認並宣布病人死亡之後,步履變得沉重,心也好沉重。

    「究竟,我們,和病人、家屬們,該怎麼面對死亡?」我曾經無所適從。

    傳統的宣告死亡,比較制式化,如下:「病人OOO,於民國OO年O月O日O時O分,因OO原因,於本院過世。」機械式的平舖直敘的宣死,和慎重的宣死,讓病人家屬感受到的尊重程度差異會很大。

    有一次,在安寧病房的病人去世了,剛好病人的一家人都是基督徒,於是我嘗試,在宣布病人死亡時帶著大家一起做個禱告,以此方式宣布病人死亡。當時我引用聖經「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;不再有死亡,也不再有悲哀、哭號、疼痛,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。」(啟廿一4)

    那時病房裡有病人的家屬、朋友,也有護理師、社工師、心理師,我很緊張,因為在這麼多人面前宣布病人的死亡,深怕自己講錯話。但,很感恩的是在禱告結束後,我看到大家默默的流下了淚,彷彿禱詞及聖經話語安慰他們的心,他們的表情有著平安,我心裡也感受到踏實。

    我從第一次值班時面對病人死去的手足無措,到經歷老師和學長姊的示範和帶領,才慢慢的學會如何優雅的表達「慎終」的功課。此時才明白,原來如何面對死亡,需要的是經驗的累積,更可說是一門藝術的體現。

    謝謝你們,不論是病人、老師、學長姊、朋友,在我行醫之路,讓我學習該如何面對死亡和活出愛的功課。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面對轉身之後的愛